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提升措施研究
孙鹏翔、周冰冰
摘要:法治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保证,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力彰显,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力量。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是民族振兴的需要,本文将首先明确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
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指出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培养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希望通过此文能够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大学生 法治意识
基金项目:2019年度校级人文社科项目(编号:RW1916):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意识提升策略。
作者简介:孙鹏翔、周冰冰,江西科技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法治意识即国家公民能够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并服从该国的法律
[1]。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概念,2014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角度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将依法治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一、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第一,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劳动力,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对社会的辐射作用,由点及面,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全面依法治国。
第二,提升大学生法制意识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法制的内容,遵循法律观念,认真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日常的言行
[2]。
第三,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从学校步入社会的特殊时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开展,高校的门槛降低,进而导致相比于以往,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如以往,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更具紧迫性。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对个人发展来说,法治意识的培养能够为其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保障,使其发生问题或纠纷时,能够学会采取合法途径保护自身的和合法权益,对社会来说,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能够规范社会秩序。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从宏观顶层设计的视角制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调,为全民法治教育培养制定了大体方向,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同时由于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多方的威胁,具体表现如下:
(一)新时代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各国各地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这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带来了威胁。由于互联网具有极高的开放性,进而为国外不良思想的进入开了口子,通过互联网对居民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匿名性较高,有不少居心不良分子罔顾社会事实,在网络上散布不实谣言,影响大众对国家法制秩序的信任与依赖感。上述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我国社会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的风气横行,进而阻碍了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乃至国家的法治建设。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不足
1.大学生对相关知识认识不清当前很多大学生对党的领导地位与依法治国的相关战略方针了解认识不深,甚至对二者产生误解,进而导致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3],思想认识不足,缺乏明确方向,在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学习培养受限,甚至会误入歧途,事倍功半。再加上当前互联网信息繁杂,居心不良之人有意引导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法律制度、规章体系的认识片面不清,影响其正常法制观念的培养。
2.大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法治意识不仅表现在对法治观点、法律意识的了解,还表现在学生现实的实际生活中,从当前现实来看,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多偏重于理论,而缺乏实际应用的训练。具体表现为当大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学生无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近几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非法“校园贷”、电信欺诈、两性欺骗等社会性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大学生法制观念淡漠、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甚至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后,部分大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忍气吞声,不仅维护不了自己的合法利益,反而助长了邪恶势力、歪风邪气的滋生,不利于建立、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由此可见,以单纯的法律课堂教学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远远不够,还需要结合社会现实,培养其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现实武器的应用能力。
3.法治意识单薄,言行不一大学生要想践行法治思维,首先要树立规则意识,严格按照学校规则学习、生活。但是从当前现实来看,不少大学生表面上是国家法制、学校规章的积极拥护者和遵从者,但是当规则内容触及其个人利益时,部分大学生则表现出言行上的不一致,缺乏遵守规章规则的意识和自觉性,主要表现在高校评奖评优活动中,部分学生为了牟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走捷径、走关系、拉拢小帮派,不惜危害他人合法合规的利益,严重干扰正常的学校秩序。
4.高校课程建设不完善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一是传统的第一课堂;二是以学生组织、社团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上,高校针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必修培养课程仅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并且教学内容传统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第二课堂方面,课外的法制教育活动主要是由校团委组织领导,一方面内容上与学生兴趣脱节,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其理论性与专业性不足,缺乏长足有效的教育机制。
三、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宣传力度,弘扬社会正气推进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公民的法治意识建设不是一个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长期法治社会氛围的渲染和熏陶,为净化社会风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心骨作用,国家、高校乃至各单位都需要加强法治意识培养的宣传力度,除了坚守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的新闻媒体阵地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当前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在宣传内容上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增强大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要注重加强网络内容的审核,严防居心不良之人钻空子,弘扬社会正气,发挥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完善教育制度,丰富教学内容高校法制教育与培养的完善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完善传统第一课堂的课程体系,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必修课程外,增设法治意识培养的其他课程,理想状态是必修与选修双管齐下,既能通过必修课程保障整体学生的培养,又可以为有兴趣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学生提供方法和途径。二是要加强第二课堂的培育,以校团委为领导核心,建立自上而下、层层推进的教育培养体系,在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注意贴合大学生的兴趣点,例如组织以法治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生动多变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的热情,将法治知识学习由被动化为主动。最后要注意以法治为主的校园文化,一方面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校报等形式宣传普法知识,定期开展法律宣传周等活动;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前现实,引导大学生将法律知识与社会时事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切勿将普法学习变成流于表面的一次性活动,要将法律知识的学习、法治思维的培养融入校园文化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其成为大学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引入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以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开拓适合当前90、00后大学生性格特色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学方法,通过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境模拟
[4]等方式创造自由、平等、开放的课堂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加强法治思维较高、身体力行的教师人才的宣传,从而引导学生、教师向周边优秀人物学习,将宏大的社会整体性目标细化为身边学习的真实榜样,提升学生、教师学习、模仿的信心。
(四)拓展活动方式,提升应用能力除了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升深入学习、了解法律的平台和途径。
第一,可以以法学院为领导核心提供其在地方法务机构实习、学习的机会,让其通过切身的实践认识和了解法律作为维护公民武器的意义,提升学生知法、学法、用法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第二,可以增强普法、学法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力度,提升法律培养部分在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比例,通过“三下乡”等活动以自身为宣传的一部分环节向社会大众宣传普法知识,从而促进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巩固和提升。
(五)加强道德培养,完善规章制度法治意识培养的根本是增强学生认识规则、遵从规则、使用规则的能力,因而高校还要注重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因此法治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根植于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还需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根本上巩固提升其遵从维护法律的信仰和忠诚。因此,高校还要注意增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在传统的第一课堂还是在课下的第二课堂,要树立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道德修养。
此外,高校还需要注意结合学校运营和学生的实际,加强学生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更新力度,严格把控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并建立全校监督举报的监管机制,一旦发现学生事务尤其是学生评奖评优等环节存在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的行为必须严厉惩处,绝不姑息,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从制度的层面规范师生的言行,增强规则和制度的震慑效果,从而提升学校制度规章的权威性。
四、结语综上,本文提出了在新时代高校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具体举措,但实质上,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国家、社会、家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参考文献:[1]王俊佳.试论如何通过
大学法律公共课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J].
法制与社会,2020(13):202-203.
[2]张超.“互联网+”背景下概论课案例教学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探析[J].新西部,2020(12):151-152.
[3]陈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漳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6):79-81.
[4]孙秀香,武泽楠.大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J].
法制博览,2020(05):196-198.